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投稿

逐光而行——数字化为爱心平台赋能

2024-05-13 09:11:23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就业服务平台在宿迁及周边地区成功落地,通过其独特的“1+3+N”模式,为众多残疾人群体开辟了新的就业道路。目前,这个助残平台实现就业的宿迁劳动适龄残疾人达5.5%。

当下,残障人士面临着岗位选择有限、劳动技能薄弱和收入水平较低等诸多就业难题,平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热点,通过“1+3+N”模式,平台不仅提供适配岗位和个性化就业方案,还开展各类课程和心理健康服务,为残障人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秉承着关爱残障人士的初心,逐光而行,爱心平台的力量在每一个被照亮的心灵里激荡着爱的火焰。创新的就业服务平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门。历经四年,专业请教324次,倾听诉求5283名,整合资源43家,项目负责人更迭三代,先后与残联合作,成立并完善线上平台,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的人数规模,只为更好地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线下设立24个逐光服务站,参考平台数据分析后的适配岗位,结合残疾人的性格特征、爱好技能等,为其提供个性化就业方案。

在这个平台上,残疾人、政府、企业三方均可注册参与,形成了一个紧密合作的就业生态。团队现有37位心理健康专家,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心理障碍提供专业服务。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一个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提供于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线上,平台通过数据汇总和分析,精准匹配残疾人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线下,平台则依托专业的团队,为残疾人提供资金、技术、培训、服务等全方位支持。为增强残疾人就业素质,平台开展四类课程,累计开展培训256次,在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课程指引。

这束光,为许多人充电赋能

李明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长期失业在家,生活陷入困境。通过该平台的帮助,他成功找到了一份在电商企业从事客服工作的岗位。在“逐光而行”平台的帮助下,自小双腿残疾的“阳光天使”陈水生找到了对口就业的工作,平台参考平台的数据分析,在文秘岗位的细化分类下,结合其出色的语言表达,帮助他成为了京东客服的外呼人员。通过平台提供的技能培训课程,张丽学习了盲文打字和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有声读书主播,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这束光,帮更多的奋斗者看清前路
 “单王先锋”刘钊演绎了一名言语残疾人出彩的人生,平台线上分析其岗位推荐报告,线下走访其就业需求,了解到他熟悉城区布局,于是帮助他加入宿迁市饿了么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卖单王”。
     这束光,照亮了迷惘的心灵
 “追光少年”潘晨为更多盲人打开眺望世界的一扇窗,尽管他性格内向但却拥有推拿按摩的技能,综合考虑服务管理类工作的平台意见,平台鼓励其进行创业,潘晨创办了第一家金手指盲人按摩分店。平台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与就业成功的残疾人进行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关怀和关爱让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平台的成功案例,展现出了残疾人就业的无限可能性。平台的使命,是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素质,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就业生态。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精准匹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了自我增值和社会融合。政府、企业和残疾人三方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密切合作的就业生态,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平台坚持一个平台、五位一体、六大服务的公益模式, 通过与政府、企业、社区和志愿者的紧密合作,平台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并为其他地区残障人士的就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逐光而行,每一个参与这个爱心平台的人都在为爱播撒种子,让爱与希望之花在残障人士心中开放。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就业机会,更是一个关爱温暖的家园。目前平台与残联共建,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达成合作,与多家技术公司携手,签订服务协议40余份。志愿者来源渠道广,以培训、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模式实现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平台以宿迁市为基点,形成强大的志愿者合力。

通过平台的帮助和支持,许多残疾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意义,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不再被社会边缘化,而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都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都可以获得关爱和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该平台所采用的“1+3+N”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希望逐光而行平台的经验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借鉴,让更多残疾人从中受益。愿逐光而行平台成为更多残疾人的希望之光,带来更多的成功故事和感动。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