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投稿

担当智绿先锋,助力绿色梦想。

2025-07-22 10:47:02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导语:7月5日至7月11日,南航智绿先锋队社会实践团在南京市岔路社区进行支教活动。团队组织AI创意实践,残障融合,科技,环保等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参与者的环保意识、科技视角和博大胸怀。同时通过各种小实验和实践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技等内容的魅力。获得当地家长孩子的一致好评。

2025年7月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治理先锋队社会实践团在南京市江宁区岔路社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这是一个带来爱与希望的支教之旅,旨在为当地小朋友拓展眼界,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埋下环保的种子。

支教队员们准备充分,尽职尽责。他们积极备课,用多种方式为同学们呈现主题。力求给小孩子们留下记忆点,这些记忆点就像一颗种子,在他们长大后将会发芽。

教学过程中,队员们基于自己选择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特长并进行发挥。为孩子们带来了缤纷多彩的课堂。在AI创意实践活动主题中,团队成员们将AI应用与本校的航空航天特色结合起来,为孩子们展现了一幅科技画卷。同时通过创意手工坊,创意拼图等方式积极互动。孩子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些活动都将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

(图为支教实践队为孩子们教授AI主题课程,智绿先锋队供图)

在无障碍共融主题课上,孩子们通过蒙眼走盲道游戏,第一次真正走进了视障伙伴的日常。当眼前的世界突然陷入黑暗,踉跄的步伐、不安的摸索,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视障者的艰难。体验过后,孩子们争前恐后举手发言,分享着自己的奇妙体验,讨论着如何为关爱视障人群贡献一己之力。一系列互动游戏和情景模拟中,平等与尊重的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孩子们心田。这堂特别的课程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唤醒了孩子们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我们相信,这些播撒在幼小心灵中的善意种子,终将生长为改变社会的温暖力量。

(图为支教实践队为孩子们教授科技主题课程,智绿先锋队供图)

科技课堂上,老师们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通过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为孩子们揭开了科学世界的神秘面纱。当纸飞机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当小苏打加入白醋而使小米跳舞,当可乐遇上盐而冒出大量气泡,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正是科学梦想被点燃的最好证明。除此之外,团队教师创新性的融合Ai与航空知识,利用故事化讲解与手工制作让小朋友们真切感受Ai与航空的魅力。在这里,天马行空的童真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相遇,好奇心与创造力在互动中生根发芽,一段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正悄然开启。

这些实践活动无疑是孩子们探索环保与科学的乐园。支教队员们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动手体验、表达想法的平台。捏地球时,孩子们用超轻粘土塑造蓝色海洋与绿色陆地,感受地球的模样;画画时,他们用色彩勾勒心中家园的模样,寄托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做“会跳舞的小米”实验时,大家好奇地看着小米随气泡上下跳动,在玩乐中接触科学原理。

活动中,团队选用安全无毒的粘土、可降解颜料及家中常见的小苏打、白醋等材料,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践行环保。此外,还组织了作品展示会,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发现,既提升了参与感,也加深了对环保与科学的认知。 除了课堂实践,支教团队还安排了多样的课外互动。环保小游戏里,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科学小问答环节,大家积极抢答,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支教期间,队员们既是引导者,也是孩子们的玩伴。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们聊天,听他们分享创作思路和实验感受。一位队员感慨道:“有个孩子说,以后要好好保护地球,还想做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这让我觉得,我们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

(图为支教实践队和孩子们进行科学小实验,智绿先锋队供图)

支教团队队员表示:“每次看到孩子们专注地捏着粘土地球,眼神里闪着对世界的好奇,我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其实我们能做的不多,不过是用一点点耐心,陪着他们发现环保的乐趣,看着他们眼里的光一点点亮起来。或许这些小小的触动,某天就会变成他们守护绿色的勇气呢。”

此次活动获得了当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当地社区负责人激动的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教团队的到来,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的光芒,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不仅展现了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更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支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开展下去。”

(图为支教实践队合影。智绿先锋队供图)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绿翼探索者”支教团队用爱与责任,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将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周思铭)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