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科教如霖·润新芽”科普支教团赴河南支教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践行文化思想,7月3日,通信与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科教如霖·润新芽”科普支教团来到河南商丘翟楼小学,开启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图1:团队合照
科普支教团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性别特征及个人兴趣差异,初步构建了以科普教育为核心,以红色历史、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河南地理等主题为辅助的特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设置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图2:课程表
红色薪火代代传
开营仪式当天,支教团便以这个特殊的日子为契机,同步开启了红色文化课程。围绕 “七七事变” 这一承载民族记忆的严肃话题,老师们向同学们深情讲述革命先烈们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课堂上,孩子们一改往日的轻松活泼,个个神情庄重地聆听讲解,不少同学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眼眶湿润,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图3:红色文化课堂
科教如霖育春苗
科普课堂上,支教志愿者化身耐心细致的小老师,手把手带领同学们完成一个个趣味小玩具的制作。支教团巧妙地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融入这些浅显易懂的玩具中,用直观可感的方式展现原本枯燥的物理规律。“原来知识可以这么有意思,并不像课本里写的那样干巴巴的!” 翟楼小学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本无差异,只是需要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引导。
在皮影戏课程上,老师先从历史渊源讲起:“皮影戏起源于中国汉代的陕西地区,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当年汉武帝因李夫人去世终日郁郁寡欢……” 随后详细讲解了皮影戏的成像原理和制作步骤。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到了画稿环节,同学们更是以画笔为翼,在纸上肆意挥洒想象,勾勒出独属于自己的皮影人物形象。
图4:学生们展示自己皮影戏的成果
文脉传承润童心
在传统文化课程中,支教团队通过扎染、剪纸两门特色课程,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扎染是中国传统手工染色技艺,起源于黄河流域,东晋时期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其工艺特点是……” 扎染课堂上,电子信息244班的泡泡老师向孩子们细致讲解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同学们听得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最终都完成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同学们,我们先将纸张对折一次,然后再……” 剪纸课上,飞飞老师耐心带领小朋友们分步完成剪纸制作。大家充分发挥创造力,不仅熟练掌握技法,更举一反三,让威风的老虎、灵动的小鸟和工整的汉字跃然纸上。
图5:学生和志愿者老师展示剪纸成果
“朝乾夕惕,初心如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科教如霖·润新芽科普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会倾尽全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与精神传递之中,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小朋友们心中的灯,照亮他们奔赴理想的方向。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未来的他们将赓续青春奋斗血脉,挺膺时代铸造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