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投稿

"愈”见美好—南苑街道特困心理救助项目之陈小梅(华名)个案记录

2025-08-14 14:48:33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门开的瞬间,陈小梅(化名)脸上的愁容像被盛夏的暑气浸得发沉。宫颈癌的阴影尚未散去,25岁的儿子突患突发性耳鸣,医生那句“最佳治疗期仅一个月”,像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当生活的难题接踵而至,她觉得自己被困在了无解的漩涡里。

image.png

压在肩头的双重重担

这个年纪本应是卸下疲惫的时刻,可内分泌紊乱带来的身体不适,叠加宫颈癌的诊断,早已让陈小梅(化名)心力交瘁。更让她焦虑的是儿子的状况——耳朵听不见的日子里,年轻人变得沉默寡言,四处求医却不见好转,眼看一个月的最佳治疗期日渐临近,她夜里常常睁着眼到天亮。

“他那么胖,现在又添了耳鸣,以后怎么找工作?”这句话她翻来覆去地说,语气里满是对儿子未来的担忧。独自在家的日子,这些念头像藤蔓一样缠上来,让她忍不住钻牛角尖,唯有一遍遍打扫屋子,把家里擦得一尘不染,才能暂时缓解心里的憋闷。可重复的劳作终究挡不住焦虑,她拨通了求助电话,希望能得到一丝指引。

image.png

拨开迷雾的专业建议

周医生的到来,像一阵清风吹散了些许阴霾。听完陈小梅(化名)的倾诉,她先聚焦在儿子的耳鸣问题上:“睡眠是关键。”细问之下才知道,儿子因肥胖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大脑缺氧正是诱发耳鸣的重要原因。“可以从正规渠道买个呼吸机,这能帮他改善睡眠,或许能扭转局面。”这个医院没提过的建议,让陈小梅(化名)眼里泛起了微光。

image.png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周医生的话像重锤敲在她心上。他开导道,25岁还很年轻,与其困在焦虑里,不如让儿子学点技能、考个资格证,充实自己后,工作自然会有机会。这番话让她紧绷的神经松动了些——原来眼下的困境,并非真的无路可走。

照进生活的新光亮

交流中,陈小梅(化名)坦言自己总在家钻牛角尖,周医生和社工便陪着她想办法:“可以试试在家唱歌,或者培养点小爱好,别让重复的事情困住自己。”得知她有参加公益活动的意愿,大家当即约定,后期有走出家门的公益活动,一定第一时间喊她。

image.png

两个小时的沟通,像一场温柔的雨,慢慢滋润了干涸的心田。离开时,陈小梅(化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了最初的沉重,多了几分释然。“周医生说‘还有儿子’那句话,我记在心里了。”她轻声说,眼里闪烁着重新燃起的希望。

社工添加了她的微信,承诺会持续跟踪陪伴。或许生活的难题不会立刻消失,但此刻,那束名为“希望”的光,已经悄悄照进了陈小梅(化名)的心房。就像她说的:“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扛,有人懂、有人帮,就觉得没那么难了。”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