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马红迹行”文化实践队:探访英烈桥,续写信仰路
先烈浩气长存,英雄业绩永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挖红色富矿,活化英烈精神,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马红迹行”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上旬深入镇江市丹徒区,开展了“探访英烈桥,续写信仰路”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足迹遍布丹徒区八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英烈桥”,让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照亮新时代奋进征程。
丹徒大地上的这些红色资源,如一座座丰碑,默默赓续红色血脉,播撒红色种子,培育一代又一代丹徒儿女,在英烈的品格和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让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团队响应国家“用好红色资源,深化党史教育”号召,本次实践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理念,创新提出将静态桥梁转化为动态教育载体的实践路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桥梁象征着“连接”与“跨越”。当人们走过国良桥、荣华桥等,不仅是在跨越河流,更是在跨越时空,与英雄对话,与历史共鸣。“英烈桥”的命名体现了“红色丹徒”,更是见证了信念之光不灭,英烈精神永存。
团队实地走访记录荣华桥、国良桥、国荣桥等八座英烈桥的地理坐标,细致观察桥头雕像、宣传栏的保存现状,不放过任何一处历史细节。实践过程中,团队将冰冷的史料转化为有温度、有情节的沉浸式红色故事脚本,打造了二维码里的“声”动课堂,将微宣讲视频浓缩制作成扫码即观的视听档案录制了饱含深情的口述史影像,重现了边疆自卫反击战、解放战争等硝烟弥漫的岁月。
江苏大学“江马红迹行”团队的丹徒实践,如同在红色沃土播撒下信仰的种子。当青春的脚步丈量过英烈桥的每一寸土地,当青年的声音讲述起穿越时空的英雄故事,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便在代际相传中被重新点燃,指引着新时代青年在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复兴使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这片土地上,以英烈之名命名的桥梁,正因青春的致敬与传承,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
(通讯员: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