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校共生聚英才
校地共荣拓新章
10月25日
“智汇锡山”无锡学院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在无锡学院顺利举行

校党委书记张永宏,校长孙雁飞,副校长曹广喜、徐军海出席论坛。来自海内外的120余名高层次青年学者,政企嘉宾,学校各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及大学科技园负责同志参加论坛。论坛由徐军海主持。



张永宏代表学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作为无锡唯一市属本科高校,学校与城市发展血脉相连。学校坚持“立足无锡、融入产业、面向区域、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与“3010”重点产业链布局,把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人才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推出一系列举措,以更强合力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张永宏表示,当前学校正处于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建设、冲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关键阶段,他向海内外有志青年发出诚挚邀约,期待更多人才走进锡院、加入锡院、圆梦锡院。

孙雁飞从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成效、人才发展支持、人才引进待遇等维度,系统解读学校“引育留用”全周期人才政策。他表示,人才是学校与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强校作为核心战略,全方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学校通过设置多元化人才招聘岗位,采用“一人一策”等灵活引才机制,精准吸纳优质人才;设立人才培育专项基金,聚焦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筑牢人才成长根基;开通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建立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与价值潜能;提供精准住房支持,协调解决生活难题,保障人才安心发展。

锡东新城科技人才工作负责人巫银科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人才发展规划、专项扶持政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锡山区“锡山英才计划”等引才政策,为海内外青年学者选择无锡、扎根锡山、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解读与方向指引。

无锡传感网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洛明作政策宣讲。他表示,科技园作为推动创新协同、成果转化与师生创业的重要平台,将持续为我校师生创业提供载体空间、资金补贴、资源对接等全流程保障和服务。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举措,“校企双聘”机制通过“人才共用、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模式,有效破解学校重点学科与紧缺学科人才瓶颈。论坛现场,学校与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芯慧联(无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双聘”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学校“校企双聘”合作再添新伙伴,校企人才引育协同迈入新阶段。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汇聚高端人才,学校持续升级“明湖学者计划”,在论坛现场举行了学术带头人招聘公告发布仪式,围绕学校六大学科集群精准发布用人需求,向海内外学术精英发出诚挚邀请,期待携手推动学科发展迈向新高度。

新进教师代表梅剑、李世雨、胡皓分享了学校在“教授直评”职称晋升绿色通道、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团队组建、人才服务等方面,赋能青年教师成长的经历。

参会学者代表、东南大学博士付彤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悟,正是学校与无锡人才政策的强力支持与暖心感召,让自己坚定了扎根无锡、潜心科研的决心。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6名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现场与学校签订意向协议。

论坛还邀请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院长黄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炜铭教授作特邀学术报告。
下午,在各二级学院分会场举行了研讨交流活动,各学院负责人就青年学者关心的青年人才培育、学科交叉融合、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平台搭建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城校共生,校地共荣。从人才政策保障,到与城市产业、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再到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学校以最大诚意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校地协同引才的生动实践。
未来,无锡学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准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广纳海内外英才。期待更多青年学者与学校、城市同频共振,在太湖之滨扎根生长,为无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力量。


国缘四开端午热销背后:以品质与文化解
中国第三家!“芬妮&特恩”长三角首座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上海交通
打造一站式康养人才培训平台苏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