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常州工学院“绿水青耘护卫队”志愿服务团携手新北区春江街道百馨苑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活动。此次活动创造性地以现代艺术墙绘为载体,以“垃圾分类水域共护,绿水青耘你我同享”为主题,旨在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和水流域治理等环保知识,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的居住环境。
需求导向,社区共绘环保情
活动筹备之初,团队成员们深入社区,与社区负责人宋晴芳进行了细致的交流,详细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居民对环保墙绘的需求。在交流中,宋晴芳表达了她对社区环境改善的期望和建议,她说道:“我们社区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环境,墙绘不仅能美化我们的家园,更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居民对环保的热情,让每个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团队成员们认真听取了宋晴芳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内的墙面进行了走访调研。他们评估了墙面的材质、面积和可见度,以确定哪些墙面最适合进行墙绘。在宋晴芳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发现了位于小区入口处的一面墙体,紧邻社区卫生所,人流量大,是进行墙绘的理想之地。宋晴芳指着这面墙说:“这里每天有很多居民经过,如果我们在这里绘制墙画,一定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一同考察评估社区墙体情况,选定绘画墙壁。冯海东 供图
紧接着,团队成员们对选定的墙体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和记录,确保后续墙绘的设计能够完美适应墙面的尺寸和形状。在与社区负责人宋晴芳多次沟通讨论后,团队最终确定以“垃圾分类水域共护,绿水青耘你我同享”为墙绘主题,并约定使用环保型材料,践行环保理念。
勾画蓝图,彩绘编织生态梦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了百馨苑小区的中心广场,迅速搭建起工作台,摆放好颜料和画笔,开始在墙面上勾勒图案。本次墙绘的设计巧妙地将垃圾分类的图标、水域保护的元素和社区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传递环保教育的意义。
随着一笔笔的勾勒和涂画,原本单调的墙面逐渐变得生动起来。6位社区青少年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兴奋地参与到了墙绘中。一位名叫夏旌逸的小朋友在墙面上认真地画着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当被问及参与墙绘的感受时,他兴奋地说:“我很高兴能参与这次墙绘活动,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我画的这个垃圾桶代表着我们可以把废弃物变成有用的东西,就像变魔术一样!”另一位小朋友郑青雅则在勾勒着画清澈的河流,她边画边说:“我希望我们的河流永远清澈,鱼儿可以自由地游来游去。通过这次墙绘,我想告诉大家,保护水域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墙绘铺色过程。冯海东 供图
图为小朋友们参与到绘画过程中来。冯海东 供图
墙绘活动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关注,许多居民停下脚步观看,有的还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志愿者们抓住机会,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并解答了他们的疑问。社区居民对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他们认为这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也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绿语传心,绘声绘色讲环保
墙绘活动结束后,社区组织小朋友们来到墙绘作品前打卡。“你们看这幅画”周琛祺指着墙绘说道,“这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每个颜色的垃圾桶都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垃圾,比如蓝色代表可回收物,绿色代表湿垃圾,黄色代表有害垃圾,灰色代表干垃圾。”接着,他指向河流和鱼儿的图案,“这条河流代表了我们的水域环境,鱼儿的自由游动象征着生态的平衡。我们希望通过这幅画,提醒大家保护水资源,不要让垃圾污染了我们的河流和海洋。”
团队成员们还讲述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如何选择颜料,如何设计图案,以及他们在创作中遇到的挑战和乐趣。小朋友们积极发言,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活动效果得到了最好的印证。(通讯员 周琛祺)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的小朋友们介绍墙绘内涵。冯海东 供图